君氏

历史来源

君[君,读音作jùn,不可读作jūn。

姓氏渊源:
  第一个渊源:源于姬姓,出自西周初期掌管公邑之长,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。
  公邑,是春秋时期西周王朝直属国君的郡县之地,其地所产均属周王。
  据史籍《公羊春秋》记载:“公邑,君邑也。私邑,臣邑也。”掌管君邑之大夫,由周王直接派任,多为周王室成员,先称君令,后称郡令,史籍《春秋繁露》中注明:“君也者,掌令者也。”这里,“君”读音作jùn(ㄐㄩㄣˋ)。后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君也设置了公邑,隶属于国君王族。
  春秋时期的郡,仍然是“君邑”的泛称,下辖若干个县治。其时“君”、“郡”二字通假。但县的性质则不再局限于直属国君,而有可能作为卿大夫和功臣贵族的采邑。但作为直属国君的县,其仍然具备一级地方政府的全部职能,只是在所有职能中,其军事管理职能更加突出。
  君令(郡令),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,称君氏、郡氏。
  第二个渊源:源于爵称,出自战国时期诸华夏侯国之君,属于以爵位称呼为氏。
  君氏,出自战国时期的爵位之一,诸侯各国都有。
  “君”爵,这种爵位分赐给王子,极个别情况下也分给有特殊功绩的异姓高官,并附以一定数量的土地和属民。其封地有几个县到十几个县不等。但分赐给“君”的土地由国君派官吏去进行治理,受封赐者并午实际行政官吏权力,只收取封地的租赋,但在所收取的租赋中必须上缴一部分给国家,做所纳之税。
  “君”的后裔子孙中,有许多都没有国祚承受权利,因此有人以祖上爵位为姓氏者,称君氏。
  第三个渊源:源于爵称,出自春秋战国时期诸夷国之君长,属于以爵位称呼为氏。
  春秋、战国时期,我国西南、西北地区的西南夷、西域一些少数民族部落的酋首,经部众推举为首领,称作“君长”。君长掌管部落的一切行政事务,并负责领兵作战。
  秦、汉以后,这些少数民族部落中人多势众者,改称“王”,而人少势弱者,仍称“君长”。随着部落、民族之间的征战吞并,亦有在“王”之下各部首领称“君长”者。
  在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,汉文化的强化和深浸,使一些少数民族产生以官职称谓和爵位称呼为姓氏者,因此有世袭君长之家族以汉化爵位称呼为姓氏者,称君氏。

家族名人

触 屏 版